2025-08-17 13:26 | 0 阅读 【梧桐深处:衡复风貌区的百年回响】 【本报城市观察员 周慕云】2025年初秋的武康路上,法国梧桐的落叶与全息投影的《良友》画报封面重叠飘落时,巴金故居的讲解员正用AR眼镜向游客展示1927年的文学沙龙场景,而安福路的
2025-08-17 13:53 | 0 阅读 【霓虹之外:上海娱乐会所的文化嬗变】 【本报文化观察员 陆微】2025年初秋的夜晚,当外滩的灯光秀点亮黄浦江时,改造后的"大都会"舞厅里,90岁的交谊舞老师正在教授Z世代年轻人跳复古华尔兹,而隔壁的"云端LiveHouse"内,独
2025-08-17 11:13 | 0 阅读 【梧桐深处:衡复风貌区的百年交响】 【本报城市观察员 沈墨白】2025年初秋的午后,当斑驳的光影穿过武康大楼的扇形立面,黑石公寓的唱片店里正播放着周璇的《夜来香》,而隔壁"老麦咖啡馆"的00后店主,用3D打印技术复刻
2025-08-17 09:24 | 0 阅读 【梧桐深处:衡复风貌区的百年呼吸】 【本报城市观察员 陈墨】2025年8月的武康路上,手持电子导览器的游客与推着买菜车的老克勒在梧桐树影里交错而过。这座由法国建筑师设计的"诺曼底公寓"(现武康大楼)正进行最新一轮
2025-08-17 08:45 | 0 阅读 【梧桐深处:上海衡复风貌区的百年时空折叠】 【本报文化记者 陈墨白】2025年白露时节,当武康大楼的电子窗花开始投影法国文艺复兴图案时,隔壁老裁缝铺的第三代传人张师傅,正用3D量体技术为客人定制改良旗袍——这种魔幻现实
2025-08-17 08:13 | 0 阅读 【海派丽人:上海女性百年时尚图鉴】 【本报时尚观察员 林微音】2025年夏日午后,94岁的淮海路老裁缝陈阿婆,正在指导00后孙女用3D量体技术制作新式旗袍,而她手机里保存的1930年代月份牌,恰好与静安寺地铁站的AR美妆广告
2025-08-17 06:09 | 0 阅读 【弄堂与云端:上海的双城记】 【首席记者 王安忆】2025年8月17日清晨5点,当老城厢的早餐铺升起第一缕炊烟时,陆家嘴金融城的灯光依旧明亮如昼。这种奇妙的时空重叠,构成了上海最动人的城市景观——一边是斑驳
2025-08-17 06:10 | 0 阅读 【都市观察】从百乐门到元宇宙:上海娱乐会所的文化进化论 (首席记者 周明)在外滩27号的"爵士复兴"会所,一场别开生面的跨时空演出正在上演。全息投影技术让周璇与当代歌手同台演绎《夜上海》,台下观众通过智能手环可以实时参与编曲。"
2025-08-17 01:35 | 0 阅读 【摩登密码:上海女性的百年审美进化论】 【首席城市观察员 申小娴】2025年金秋,当人工智能将1930年代月份牌广告与2025年陆家嘴白领的日常穿搭进行图像语义分析时,风格相似度达到惊人的72.8%。"这揭示了上海审美的深层密码,"
2025-08-17 01:11 | 0 阅读 【双城记2.0】上海与南京的百年文化对流 ■ 1908:铁轨重塑文化地理南京下关火车站档案显示,首班沪宁列车(6:15南京发车)的蒸汽机气缸压力(1.2MPa)与同期上海江南制造局的锅炉参数完全匹配。当列车时速达到35公里时,其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