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度探访由海关大楼改造的顶级娱乐会所"外滩十八号",揭秘这座百年建筑如何将历史底蕴与现代娱乐完美融合,成为沪上精英夜生活的文化地标。


【导语】当海关大钟敲响第八声,外滩十八号的鎏金大门缓缓开启。这座1923年落成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如今正以最摩登的姿态讲述着上海夜生活的传奇。

一、海关大楼的第二次生命
2004年,国际知名设计师Jean-Michel Gathy操刀改造方案时,特意保留了建筑原有的马赛克地坪和柯林斯立柱。如今步入大堂,仍能看到1920年代报关大厅的铜制柜台被改造成香槟吧台,当年海关关员签章的墨绿色台灯,现在为调酒师镀上一层怀旧的光晕。
上海品茶网
二、悬浮在历史中的爵士之夜
三楼的"Blue Note Shanghai"是全球第7家分店,每周三的"老克勒之夜"总能吸引银发绅士带着珍藏的黑胶唱片前来。72岁的萨克斯手王老先生在这里演绎《夜上海》时,窗外正是陆家嘴的霓虹天际线,时空在此刻完成奇妙叠印。
爱上海419
三、顶楼露台的秘密
会员制的"18号会所"占据建筑制高点,270度环形露台可同时俯瞰外滩万国建筑群与浦东金融区。有意思的是,东侧露台地面特意保留了1949年解放军进城时留下的弹痕,被巧妙镶嵌成艺术装置《时光印记》。
爱上海
四、海派文化的当代诠释
会所总经理林安娜介绍,他们每月举办"非遗派对":昆曲演员在电梯井表演《游园惊梦》,评弹名家在威士忌吧即兴开篇。最新策划的"月份牌之夜",甚至复刻了1930年代舞厅的香槟塔和雪花膏伴手礼。

【记者手记】凌晨两点离开时,海关大钟的时针与分针恰好构成完美的30度角。这座建筑就像上海夜生活的缩影——历史不是沉重的包袱,而是可以踩着爵士乐拍子旋转的舞伴。(全文约32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