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对比上海朱家角与浙江西塘两大水乡古镇的发展路径,探索长三角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水乡如何在保持特色的同时实现协同发展。

【本报记者 青浦-嘉善联合报道】清晨5点,朱家角放生桥畔已传来摇橹声。船娘王阿姨划着自家小船,载着刚从菜场采购的时鲜,开始了一天的"水上公交"服务。与此同时,30公里外的西塘古镇,船工老沈也正擦拭着他的乌篷船,准备接待第一批摄影爱好者。"我们两地的船工经常交流,"王阿姨告诉记者,"上个月西塘的同行还来学了我们的评弹唱法。"
这种互动源于2023年启动的"沪嘉古镇联动计划"。记者在青浦区文旅局看到一份特别的统计数据:两地古镇去年联合推出"一票通"后,游客互访率提升47%,过夜游客增加32%。"最受欢迎的是'双城夜泊'产品。"项目负责人李颖指着数据图解释,"游客白天在朱家角体验海派水乡,晚上到西塘感受原生态夜景。"
上海龙凤419自荐 走在朱家角的北大街,传统茶楼与网红咖啡店比邻而居。百年老店"涵大隆"的第四代传人张建国,最近把酱菜铺子的一半改成了直播工作室。"西塘的朋友教我搞线上销售,"他展示着手机里与西塘商户的微信群,"他们卖黄酒,我们卖酱菜,组合成'下酒菜套餐'特别受欢迎。"
西塘的转变同样令人惊喜。在古镇核心区的"烟雨长廊",原本密集的商铺中出现了多个"朱家角主题体验馆"。来自上海的剪纸艺术家周雯,在这里开设了工作室。"两地政府给我们免了三年租金,"她边说边剪出一幅融合两地地标的作品,"这幅'沪嘉同城'上周被选为长三角文旅博览会官方礼品。"
上海品茶论坛
最具象征意义的是两地的水系治理合作。站在朱家角的漕港河边,水务部门的技术员小陆向记者演示了"智慧水网"系统:"我们和西塘共享水文数据,哪边水质有波动,半小时内两岸联合工作组就能响应。"上个月,这套系统成功预警了一次蓝藻爆发,避免了两地旅游业损失。
上海品茶工作室 夜幕降临,西塘的灯笼次第亮起时,朱家角的3D灯光秀也准时开场。两地的光影设计由同一团队操刀,主题每月同步更新。本月主题是"水墨江南",游客在两地都能拍到风格统一的打卡照。"这就像一场跨越行政区的艺术行为。"专程来拍摄的摄影师吴昊评价道。
据长三角文旅联盟最新报告,朱家角-西塘联动模式已成为区域合作的样板,今年将有6对古镇加入这个"朋友圈"。当记者离开时,恰遇两地联合举办的"古镇创客大赛"启动,年轻的创业者们正摩拳擦掌,准备在这片古老的水乡书写新的双城故事。(全文约3500字)
【采访手记】在朱家角的一家茶馆里,记者意外发现菜单上印着西塘的景点地图。老板笑着说这是"常规操作"。这种自然而然的融合,或许就是长三角一体化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