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道聚焦上海青浦区朱家角镇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中的转型实践,通过文旅产业升级、数字技术赋能和区域协同发展三个维度,展现江南水乡的现代化复兴之路。

【首席记者 陈默】2025年第二季度,朱家角古镇北岸的「水乡记忆馆」迎来第50万名访客。这个由废弃粮仓改造的数字展馆,正成为观察上海周边城镇转型的鲜活案例。
物理空间再造的三大突破
1)建筑活化:20栋明清老宅经BIM技术测绘后,改造为融合榫卯工艺与光伏幕墙的"新江南院落";2)水系治理:引入同济大学水体修复系统,漕港河水质从Ⅴ类提升至Ⅲ类;3)动线重构:法国POMA公司设计的无人驾驶缆车,将古镇与地铁17号线接驳时间缩短至8分钟。
新夜上海论坛
非遗经济的乘法效应
"我们开发了可穿着非遗的体验项目。"镇文旅公司负责人介绍,游客现在能通过智能手环学习摇橹船技艺,数据即时转化为"江南水乡技能证书"。这种创新使非遗工坊营收同比增长215%,衍生出昆曲AR剧本杀等12种新业态。
上海花千坊龙凤
区域协同的示范意义
随着示范区"古镇联票"制度实施,朱家角与苏州黎里、嘉兴西塘形成客流共享机制。上海社科院专家指出:"这种‘核心城市+卫星古镇’的模式,为城乡要素流动提供了新范式。"
爱上海419
(全文含6个数据可视化图表及4位镇民口述历史)